标签: 当下的社会生活,已经被绝大多数人否定了

  • 当下的社会生活,已经被绝大多数人否定了

    当下的社会生活,已经被绝大多数人否定了

    作为一位经常与年轻人打交道的自媒体人,且身为不婚主义者,我深深理解这样的选择背后的含义。近期,我与一位高中同学交流时,她坦言自己最后悔的是在19年购买了房子,这使她这几年来一直被房贷所束缚。因此,她现在看清了,未来或许会选择结婚,但绝不会要孩子。因为担心有了孩子后,将再次陷入房贷这样的折磨之中。这并非个例,在我所认识的朋友中,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多。

    有人叹息道:“房贷已经让我喘不过气来,怎么还敢要孩子?”也有人说:“我自己都活得如此艰难,怎么忍心让下一代重复这样的人生?”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个简单的“生与不生”的选择问题。但实际上,这是整整一代人对当前生活的集体否定。

    回溯到年中,我曾参加过一个论坛。会议结束后的环节中,邀请在场年轻人表态:如果有机会重来一次,是否还会选择现在的生活?结果令人震惊,几乎90%以上的人都选择了“不要”。这背后揭示了什么呢?这个时代普通人的生存,处处充满了荒谬与无奈。

    从三岁时的“赢在起跑线”开始,经历小学的补习班、中学的培训班、高考的拼命刷题,好不容易考上好大学却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找工作时陷入内卷的漩涡,买房需要全家帮忙,还要背负长达三十年的房贷。结婚生娃后,这一切又将会重演。这哪里是真正的生活?这简直是一场没有尽头的祖辈马拉松。

    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些指责年轻人“不负责任”的人,恰恰是社会变成这样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一方面制造了让人窒息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又指责年轻人:“为什么你们不愿意为社会做贡献?”面对这样的情境,我想起了一句话:“为什么不生孩子?因为不想让孩子经历我正在经历的一切。这并非自私,而是一种慈悲。”任何读到这句话的人,都难以保持平静。

    当社会的年轻人开始用“不生育”来表达他们的态度时,我们听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口数据的下降,更是一份全社会对当下生活的“评分卡”。这份评分卡清晰地告诉我们,社会的运行方式出现了严重问题。现在的生活让人看不到希望,而未来,也无人愿意让下一代承受同样的命运。有人或许认为这是年轻人消极的表现,但我却认为,这恰恰是最清醒的觉醒。

    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不结婚”、“不生育”来表达态度时,这其实是一场没有口号的抗议,是一次沉默的社会公投,是一个时代的集体否决。年轻人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这个社会:我们否定了高房价带给我们的压迫感;我们否定了拼命工作却依旧买不起房的困境;我们否定了从小就开始的内卷生活;我们否定了这种透支身心的生活方式。这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因为认清现实才是改变的起点。

    当前的问题不再是“为什么年轻人不结婚不生育”,而是“我们到底建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那些指责年轻人不负责任的人应该深刻反思。如果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令人窒息的社会现实,如果年轻人看不到有希望的未来,那么人口数据的下降将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在讨论“年轻人为什么不生孩子”时,实际上是在探讨一个更本质的问题:这个社会还能否继续这样运转下去?

    答案已经很明显了。通过持续下降的人口数据和年轻人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当下的生活已经被否定了——我们真的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了。这不仅关乎个人选择,更关乎整个社会的未来走向和命运。这是一个时代的警钟长鸣,也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