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竞技场上,中国多家行业协会以“美国芯片产品安全可靠性存疑”为由,对美国最新一轮针对中国的出口限制做出了有力回应,这一举动于4日迅速在国际舞台上掀起了波澜。西方媒体界纷纷对相关声明进行细致剖析,试图捕捉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美国本土舆论弥漫着对中国即将采取的“反制措施”的担忧,而美国的盟友则更为忧虑,担心此举可能触发“中美贸易战2.0”,进而波及全球多国经济。面对这一系列反应,美国白宫宣称将采取“必要举措,以抵御中国可能采取的‘胁迫行为’”。然而,此言论无异于倒打一耙,忽视了问题的本质。
事实上,早在美方酝酿新一轮出口限制之时,美国的行业协会、企业及权威媒体便已向华盛顿发出警告,指出以保护主义手段遏制中国科技进步,非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反而可能“催化”中国加速推进自主创新的步伐。必须明确的是,面对外部的围堵与遏制,中国拥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无理侵害的一切权利。同时,中国在制定政策与决策时,始终秉持着维护全球贸易秩序与产业链稳定的大局观。
中国科技应对外部打压的核心逻辑,始终聚焦于自立自强。不容忽视的是,美国在针对中国的科技打压上,已形成了长期的“战略共识”,并在政策层面展现出高度的连贯性。从不断收紧的对华高端芯片制造设备出口限制,到施压他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进行“围剿”;从不断扩大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实体清单”,到限制中国企业在美投资并购,以及限制美国企业与中国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这一系列恶意封锁与打压,无疑是赤裸裸的科技霸凌,使得中国在尖端科技领域的发展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外部环境,同时也给全球科技合作的氛围带来了挑战。
对于这一切,中国并不陌生。回顾历史,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曾刊文指出,1993年美国试图限制中国掌握卫星技术,而今“中国在太空中已拥有超过900颗卫星,并正积极发展与‘星链’相竞争的系统(‘千帆星座’计划)”。1999年,美国又限制中国使用GPS数据系统,于是中国开始自主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如今在某些性能指标上,北斗已超越GPS。面对外部制裁,中国不断用实际行动证明,依靠自身力量完全能够实现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过去如此,未来亦将如此。中国的自立自强,是对所有围堵与遏制的最好回应。
据报告显示,中国是全球近十年来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不仅在自主研发能力上取得了显著提升,还在战略性投资与国际合作方面展现出前瞻性的布局。去年,中国的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已超过3.3万亿元,同比增长8.4%。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选择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深入分析了中国作为“全球研发创新高地”日益增强的作用,并得出结论:“谁掌握了中国的研发资源,谁就掌握了未来的科技先机。”中国深知,唯有不断提升自主研发水平,才能赢得外界的尊重与合作。
庞大的市场需求、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储备以及坚实的工业基础,共同构成了中国持续技术创新的强大势能,为全球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近年来,中国在5G、无人机、锂电池、光伏板、特高压输电等新兴技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技术发展从未停歇,外界的压力或许会带来一时的影响,但绝无法阻挡中国攀登自主创新高峰的决心与步伐。
这些实实在在的进步,也让西方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呼吁美国放弃所谓的“科技打地鼠游戏”,转而寻求与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与共赢。诚然,在包括高端芯片在内的高科技领域,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但中国谋求创新、追求发展的意志坚如磐石,不可动摇。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的科技自强不仅关乎14亿多中国人民的发展权,更关乎中国如何为世界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产品。正如中国将电动汽车、光伏产品、5G网络等科技成果与欧美、中东、非洲、拉美等地人民共享一样,中国高科技的发展以其普惠包容的特性,受到了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广泛欢迎与祝福。它必将取得更多的成功,为全球科技进步与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自立自强的道路上,中国将与世界各国携手并进,共同开创科技发展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