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雷军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亲自揭晓了小米全新SUV车型YU7的神秘面纱,并满怀期待地宣布,这款新车有望在明年的六七月间正式驶向市场。这一举动不仅标志着小米在纯电轿车SU7大获全胜之后,将勇敢地踏入SUV市场的蓝海,与理想、蔚来等业界巨擘展开正面交锋,更彰显了小米不断突破自我、勇于探索的非凡勇气。
从3月28日小米汽车横空出世,到11月13日小米汽车工厂的第10万辆新车荣耀下线,小米仅仅用了230天的辉煌历程,书写了一段令人惊叹的造车传奇。随着2024年的尾声渐行渐近,让我们共同回望雷军与小米在这一年里所书写的辉煌篇章,希望能为每一位追梦人提供宝贵的启示与参考。
回望雷军在2024年的非凡征程,他仿佛成为了爽文小说中的男主角,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披靡。这一年,雷军本人不仅成为了企业家领域的璀璨明星,小米公司也迎来了业绩的全面爆发,彻底打破了外界对小米“直男品牌”的刻板印象与质疑。雷军不仅考取了赛车驾照,掌握了漂移技巧,还在抖音平台上收获了超过3000万的忠实粉丝;而小米公司则迎来了业务结构的颠覆性变革——造车新业务一经推出便火爆异常,小米SU7的交付量在短短230天内便突破了10万辆大关,创造了新车企最快下线10万辆的惊人纪录。与此同时,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也取得了高端化的重大突破,小米集团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现金储备更是高达惊人的1516亿元。
然而,在这一年的辉煌背后,雷军也经历了不少艰难时刻。在2024年3月28日小米汽车发布之前,雷军与一众高管心中充满了忐忑与不安,他们担心小米的汽车无法获得市场的认可,更在定价策略上犹豫不决。与此同时,外界也传来了诸多质疑之声:为何苹果十年未能达成的造车梦想,小米却能在三年内实现?面对这些质疑与挑战,雷军与小米团队选择了用实力证明一切。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高度饱和的激烈竞争中,雷军作为跨界造车的“新人”,不仅成功冲出重围,在红海中获得了宝贵的增量,还勇敢地向汽车行业的最高殿堂——纽博格林北赛道(简称“纽北”)发起了挑战。小米SU7 Ultra原型车以6分46秒874的惊人成绩,成功问鼎全球最快四门车的宝座,在全球舞台上刷新了新能源汽车的中国速度。
面对质疑与成就并存的这一年,雷军深刻体会到:“只有认知的突破,才能带来真正的成长。而认知的突破,首先源于投身其中,将工作变成热爱。”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一辆车的性能和驾驶体验,雷军亲自试驾了多达170种车型。他发现,法拉利、保时捷之所以能够成为业界的佼佼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它们的创始人都是赛车手,对汽车有着深厚的热爱与独到的见解。于是,雷军也决定去考取赛车驾照、学习漂移技巧。在冰面上学习漂移的过程中,雷军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但他从未放弃。每一次失败都让他更加坚定地寻找规律、突破认知,直到最终成功掌握漂移技巧。雷军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坦言:“学习漂移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学习一项新的事物时,千万不能自尊心太强。只有不断地尝试、勇敢地面对失败、找到规律并突破认知,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学会并掌握它。”
正是凭借这种勇于挑战、不断突破的心态,雷军在过去一年里成功完成了小米转型中的“三大不可能”命题:跨界造车、性价比做高端化以及出征纽北挑战世界巨头。
一、10万辆,打破跨界造车的不可能神话
2024年11月13日,小米汽车工厂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累计生产的第100000辆新车荣耀下线。当天,雷军在微博上发表了一张自己在汽车工厂打地铺睡觉的照片,被网友们亲切地解读为“躺赢”。然而,这背后却是雷军与小米汽车团队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他们完成了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创造了车企最快的纪录:小米SU7从上市到累计交付量突破10万辆,仅用了230天的惊人时间。
10万辆汽车产能的突破,对于汽车行业的新入局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分水岭。一组可供参考的数据是,理想汽车为此花费了708天的时间,小鹏汽车则用了1034天,而蔚来汽车更是耗时1046天。雷军如今的云淡风轻与乘胜得意背后,是无数次穿越风暴的坚韧与毅力。从诞生之初,小米汽车便面临着无数的质疑与挑战。从入局时间的选择、车型的定位到市场定价再到量产产能的保障,几乎每一步都充满了生死攸关的考验。
在车型选择方面,雷军决定进军轿车市场的决策并不被外界看好。毕竟,在很多人看来,理想、蔚来等车企最初选择的SUV市场才是正道,而纯电轿车则属于小众市场。然而,雷军却坚持将小米SU7定位为C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旨在打造一款能够媲美保时捷和特斯拉的、既好看又好开、智能舒适且安全的移动智能空间。小米SU7上市前两三个月,雷军特意举办了一场小型沟通会,邀请了汽车业内的23位朋友前来献计献策。然而,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绝大部分人并不看好这款车型。大家普遍认为,这款车每个月能卖到3000辆就已经是烧高香了。
在市场定价方面,雷军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既要平衡市场和消费者的期待,又要考虑公司的盈亏点,这使得他和团队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小米SU7标准版最初定价为23.9万元,但在发布会前一天,高管们仍在为最终定价而犹豫不决。关键时刻,雷军挺身而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我们也不要纠结于22.9万元或24.9万元了,我们直接比Model 3便宜近3万元。他们是前辈、是全球标杆,而且拥有众多的特斯拉铁粉和马斯克铁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先降近3万元为敬。”最终,小米SU7标准版以21.59万元的亲民价格惊艳亮相,并在上市后的27分钟内便预订超过了5万台。
在工厂产能方面,每一个新进入汽车领域的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小米汽车也不例外。然而,雷军与小米团队却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卓越的管理能力,成功地克服了产能瓶颈。他们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最终实现了10万辆新车的顺利下线。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对小米造车实力的有力证明,更是对雷军与小米团队不懈努力的最好回报。
雷军与小米在2024年的辉煌征程中书写了一段段令人惊叹的传奇故事。他们用行动证明了“只有认知的突破才能带来真正的成长”这一真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着雷军与小米能够继续勇往直前、不断突破自我,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与感动! 似乎,每一个跨界而来的挑战者,都无可避免地要经历一段充满荆棘的产能爬坡之路。对于雷军而言,产能这道坎,同样是一座难以轻易跨越的山峰。他面临的现实困境如同双刃剑,直指要害:“产能规划过多,担心库存积压,难以消化;产能规划过少,又担心供不应求,让用户苦等一两年,最终背负起‘饥饿营销’的骂名。”
在小米汽车项目的初创阶段,众多声音汇聚成一股洪流,纷纷向雷军建言献策。其中,不乏有人主张将年产能谨慎地定为3万辆,以求稳健前行。然而,雷军的目光却更加深远,他毅然决然地将年产能锁定在了76000辆这一更为激进的数字上。这一决策,意味着在产能爬坡的艰难时期过后,小米汽车需每月销售出1万辆,方能不负众望。然而,在纯电轿车这片竞争激烈的蓝海之中,月销万辆的佳绩,唯有特斯拉的Model 3能够独领风骚。
面对重重挑战,雷军从未有过丝毫退缩。今年5月,小米汽车团队再次调整战略,将全年交付目标从保底的10万辆提升至力争12万辆。随着小米汽车工厂的产能持续攀升,11月18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第10万辆小米汽车顺利交付至用户手中,不仅提前完成了全年保底交付目标,更彰显了小米汽车团队的坚韧与执着。在此基础上,雷军再次将2024年全年小米汽车的交付量目标上调至13万辆,相较于之前的12万辆,这无疑是一次更为大胆的跨越。
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汽车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单季度营收逼近百亿元大关,毛利率更是达到了17.1%,与特斯拉并驾齐驱。面对外界的质疑与不解,雷军用实际行动打破了跨界造车的种种不可能,书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二、高端之路,小米的必由之路与生死之战
“高端,是小米的必由之路,更是生死之战!”2023年8月,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雷军在其个人年度演讲中掷地有声地宣告。他深知,在这个群雄逐鹿的时代,面对苹果、三星、华为等行业巨头的强势围攻,小米的发展之路异常艰难。唯有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才能倒逼小米在技术上不断寻求突破,从而赢得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自2020年小米手机10系列产品横空出世以来,雷军便率领小米团队踏上了探索高端化的征途。小米10开售仅一分钟,便创下了2亿元销售额的惊人纪录,并成功突破100万台销量大关,首战告捷。然而,好景不长,次年小米11因出现重大质量瑕疵,销售与口碑均遭受重创。紧接着,小米团队倾注心血打造的小米12,虽然首销5分钟便突破了18亿元的销售额,但最终成绩依旧未能达到预期。
在公司内部的讨论会上,小米高管们爆发了前所未有的激烈争论。有人悲观地认为,做高端太难了,我们或许应该放弃;也有人质疑,用小米品牌能否成功打入高端市场。当时,内部不乏有人建议雷军重新设立一个品牌来专攻高端市场,因为小米目前的品牌形象已经难以扭转。沮丧的情绪如同乌云般笼罩在小米的办公室内,但雷军的心中却燃烧着一团不灭的火焰。
面对客观的业绩表现,雷军只能强忍内心的焦虑与压力,安抚团队:“高端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保持长期的战略定力和持续的投入,坚决执行5年1000亿的研发计划。”正是这份坚定的信念与决心,让小米在高端化的道路上逐渐找到了方向。
从小米手机12S Ultra开始,小米的高端化故事迎来了转机。经过5年多的不懈探索与努力,小米终于在2024年第三季度迎来了史上单季最好的业绩。该季度,小米总收入达到了925亿元,同比增长30.5%;经调整净利润更是达到了63亿元,同比增长4.4%。更令人振奋的是,在持续投入造车业务的情况下,小米的现金储备却逆势增长,达到了1516亿元的新高。
小米取得如此辉煌业绩的核心原因,在于雷军亲自抓的高端化战略初见成效。一方面,手机的平均售价(ASP)显著提升,从2023年第三季度每部手机997.0元增长至2024年第三季度每部1102.2元,涨幅高达10.6%。另一方面,小米高端智能手机的市占率也全面提升,在中国大陆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中占比达到了20.1%,同比提升7.9%。在中国大陆4000~5000元价位段,小米手机市占率更是独占鳌头。
此外,随着小米汽车业务的破圈与拓展,也吸引了一批新中产阶层的关注与青睐,客观上推动了小米手机的高端化进程。据小米官方数据显示,小米SU7超过56%的用户为苹果用户。而今年10月底最新发布的小米澎湃OS2系统,同样高度兼容苹果生态。这一举措不仅展现了小米在技术上的创新与突破,更彰显了其对于高端市场的深度洞察与精准把握。
2024年10月29日,小米SU7 Ultra量产版汽车正式发布并开启预售。这款定价高达81.49万元的豪华车型,不仅是对小米品牌高端上探的一次大胆尝试,更是对小米汽车团队实力与信心的一次全面展示。尽管定价不菲,但小米SU7 Ultra在预售开启后的短短10分钟内,预订量便已突破3680台。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小米品牌的强大号召力,更预示着小米在高端市场上的无限潜力。
三、厚道之人,终将迎来命运的馈赠
宣布造车后,雷军心中一直有一个向往的圣地——纽博格林北赛道。这个位于德国科隆纽博格小镇的赛道,因其极端弯道、多变的气候条件和严苛的赛道条件而被誉为“绿色地狱”。作为全球汽车制造商展示其技术和驾驶体验的终极“试炼场”,纽北赛道吸引了众多车企前来挑战极限,以验证和提升车辆的综合性能。
2024年10月,雷军终于踏上了这片梦寐以求的神圣之地,向纽北赛道发起了冲击。然而,天公并不作美,赛道天气状况极不稳定,测试计划一再推迟。在经历了“一波五折”的艰难等待后,雷军终于迎来了唯一一次刷圈机会。在这场速度与激情的较量中,小米SU7 Ultra原型车以惊人的6分46秒874的成绩,成功打破了保时捷Taycan Turbo GT此前保持的7分07秒550的纪录,成为全球最快四门车。
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对小米汽车团队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的一次全面肯定,更是对雷军个人信念与坚持的一次完美诠释。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厚道之人,终将迎来命运的馈赠。在未来的日子里,小米将继续秉持着这份厚道与执着,在高端化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当Ultra原型车的卓越冲击成绩揭晓,五星红旗在纽北赛道上空迎风招展的那一刻,雷军的心中更加笃定:“厚道之人,命运之神定会温柔以待。”对他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串冰冷的数字,更是小米与世界汽车巨头同台竞技的宝贵契机。
雷军,既是特斯拉的忠实拥趸,也是保时捷的尊贵车主。在他看来,特斯拉象征着电车的未来,保时捷则是跑车领域的传奇,两者共同铸就了汽车工业史上的璀璨篇章。“小米既然踏上了造车之路,就必须敢于与全球顶尖的车厂一较高下。若连挑战的勇气都没有,又怎能奢望成功?”造车之旅的种种变迁,让雷军深刻领悟到,作为科技领域的弄潮儿,唯有敢于向顶级巨头发起冲击,方能跻身硬核科技巨擘之列。
回溯三年前,小米手机毅然宣布对标苹果,力求在产品与体验上全面赶超。而今,小米汽车再次挺身而出,以保时捷和特斯拉为标杆,在被誉为全球最难赛道的纽北,向保时捷发起了勇敢的挑战。这份挑战巨头的底气,源自小米对底层技术研发的不懈投入。
在汽车领域,小米从核心三电系统、大压铸技术到自动驾驶技术,始终坚持全栈自研的道路。雷军向团队发出号召,拒绝捷径,不走收购、代工的捷径,而是从核心技术入手,以十倍的投入铸就辉煌。今年前九个月,小米汽车已累计投入约88亿元,其中绝大部分用于研发。此外,小米还在汽车与手机的制造流程中广泛融入AI技术,截至目前,已拥有一支超过3000人的AI精英团队。
小米汽车自研的大压铸泰坦合金配方,正是通过自研AI仿真系统,在1016万种配方中精挑细选得出的杰作。雷军曾郑重承诺,未来五年将投入1000亿元用于研发。2023年,小米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为193亿元,而当年的研发投入便超过了190亿元,几乎相当于将一整年的净利润都投入到了研发之中。展望2024年,小米集团的研发投入预计将达到240亿元,2025年更将突破300亿元大关。
若问雷军,打破跨界造车、高端化、征战纽北这三大不可能的秘诀何在?他的回答掷地有声:“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核心科技的持续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