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们多数人并非信奉宗教的信徒,但我们拥有最质朴的信仰。诸如“付出必有回报”、“生活会越来越好”这样的信念,我们简单理解为对美好的信仰和对未来的期待。然而,当勤劳不再能带来财富的积累,读书也不能改变个人命运的时候,这种信仰便开始动摇。
当信仰崩塌,我们的精神便无处安放。我们仿佛迷失在繁华的都市中,只能寄希望于资本创造的低级趣味中,试图在短视频、短剧、游戏中寻找一丝精神的慰藉。这似乎是一种逃避,一种被生活击败后的无奈之举。我们曾深信不疑的种种信念,无非是为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卖力地为他人创造价值。然而,当这一切都失去意义时,我们所剩下的,仅仅是生存而已。
没有信仰的日子里,我们变得没有梦想、没有热情、没有激情、没有斗志、没有希望。我们如同行尸走肉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生存的过程——机械地呼吸、进食、排泄、睡眠。这样的生活,让我们不禁要问:信仰崩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我想,这或许源于真相被掩盖的悲哀。在许多人的心中,曾经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认知:机会无限多,未来充满无限可能。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李霞(化名)研究生毕业后,在求职过程中遭遇的波折让我们不禁要重新审视这个观点。在她看来,作为一个985高校的硕士毕业生,她本应是天之骄子,应有无数机会等待着她。然而现实却残酷地告诉她:机会并非如想象中那般遍地都是。
社会的运作机制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我们受制于自己的出身、学历、专业、年龄、长相、身高、所处环境以及他人的“布局”。因此,很多人信仰崩塌的原因在于真相被掩盖了。我们误以为拥有了很多机会,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好的机会总是伴随着种种“关卡”,将我们筛选下去,让我们感觉自己总是差那么临门的一脚。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下沉市场广泛存在的社会。往上走的路艰辛且不透明,往下走的路却可能轻松许多,甚至不需要我们走。大多数底层人的贫穷可能是被精心设计出来的。我们每天被各种信息包围——明星八卦、奇闻轶事、社会热点——看似享受着“信息盛宴”,但实际上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也被悄无声息地吸走了。没有了最基础的“时间”作为生产资料,人们便只能维持现状,贫穷地活下去,而社会的稳定也因此得到了保障。
在网络时代,我们每天上网冲浪,为了一个相反的观点大动肝火,和别人对线,拼命维护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然而,我们也可能活在自己构建的“信息茧房”里。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实际上成了栓住底层人的小绳子。想要改变命运,有时候就要和人性作斗争。逆天改命本身就是反人性的。
那么,普通人如何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我认为只有跳出被设计好的框架,想办法摆脱被束缚的生产关系。对于普通人来说,唯一能让自己摆脱贫穷的生产资料就是“时间”。算法和大数据让每个人看到的信息都不一样,于是人们只会在自己的固执情绪推动下越活越像一座孤岛。孤岛与孤岛之间很难真正互相理解并说服对方。
如今的社会现象是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们不仅工作压力大,而且即使努力工作也未必能多赚钱。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年轻人甚至没有工作!失业问题已经成为现在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了。然而我们却很少看到有人讨论此事。中国人往往不喜欢直接讨论问题的本质而是避免面对困难害怕被外界质疑自己能力有问题更害怕讨论本身带来的风险。但我们必须正视问题不能逃避也不能装作看不见因为悲观的情绪和现实生活的压力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因此人们开始接受现实开始躺平摆烂通过吃喝玩乐排解自己的失意落差甚至开始寻求佛祖庇护寄托新的希望。然而最终我们必须接受真相认识到摆在台面上的一切都是有用的。对于底层的穷人来说他们已经为这些人情世故付出了太多的代价而那些还在给周边的人布道的人却还在自欺欺人地活在过去的幻想中。而顶层的富人则不屑于谈及这些只关注价值谈钱而已。赚钱的底线是法律而不是道德想要赚大钱就不要天天高声呼喊道德标准。一个人如果没有生产能力、赚钱能力他只有情绪没有立场那么他的道德观念就值得怀疑因为他的不满本质上不是反对不公平而是反对自己为什么不是既得利益者满嘴的仁义道德可等到触及利益时第一翻脸的就是他们这所谓的道德水平和他们口中的恶棍无异所以 冲破束缚,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在寻觅人生目标之际,暂以赚钱为向导,因为赚钱之路正是成就之途。过程锻造能力,成果自然随行。我并不倡导盲目跟风,但探索不同路径,定能收获独特成果。如此,你的世界将因尝试与坚持而更加精彩。
发表回复